【閱讀心得】《正能量心理學》:保持積極就會帶來好改變

 

書名:《正能量心理學:科學版的「吸引力法則」,教你用行為改變思維,正向改變人生》

作者:李察.韋斯曼(Rickhard Wiseman)

譯者: 洪慧芬

出版社:漫遊者文化

出版年份:2018年

 

 

簡介

由心理學教授李察.韋斯曼(Rickhard Wiseman) 編寫的《正能量心理學》,原名:"Rip It Up: The Radically New Approach to Changing Your Life",講解如何去除消極,以書中介紹的全新方法去改變生活。當中有不少實驗和案例舉證一個小小行為的轉變,都能對想法和情感帶來改變。令人相信兩者的關聯是互為影響,一些無意做出來的行為,都有可能是對自身情感影響深遠的關鍵。

 

  書中總共有6個章節,每個章節都講解行為做成的影響,第1-6章順序的主題是行為改變情感、愛情、心理健康、意志力、說服力和自我,各方面促進個人變得更好的主題都有介紹,環繞著如何「弄假成真」的話題,做出與正面情緒相近的行為,來讓情感被帶動得正面。

 

情緒與身體反應的關係

我們渴求更好的想法和感受,但真實生活帶來的壓迫,令我們的反應事與願違,那麽這本書介紹的弄假成真策略便對我們有很大幫助。

 

過去有許多情緒與生理反應之間關係的研究,有學說認為情緒先於生理反應,而此書的看法建基於生理反應先於情緒。心理學家沙赫特(S.Schachter)研究得出的「情緒二因論」,認為身體感知先於情緒,是由行為帶來情感。若然這是可行,代表特意做出代表某情緒的行為,能讓大腦錯誤認知此刻的狀況,驅使情緒被主動操控。

 

  這種主動管理情緒的方式此書稱之為「弄假成真」的行為,不少例子說明了心情很多時候被生理反應影響。比如當我們發出「ee」的聲音展示微笑、做出捧腹大笑的反應後,再評估心情起伏的結果,都顯示人們變得快樂。既然改變表情能讓情感跟著改變,也正正是我們要常常保持笑容的原因,笑容除了令人覺得自己親切之外,還能換來歡愉,確實很值得我們親身實驗面帶笑容的影響。

 

被行為影響的情緒

     相應行為帶來相應情緒,書中充滿各類研究例子,有人做出平靜的表現令人更冷靜思考;做出生氣的動作會令人不能放鬆心情。有憂鬱症患者被醫生注射肉毒桿菌後,減少皺起紋的次數竟有助減輕憂鬱的症狀。完成跑步再看驚慄片的人都會因為心跳加速,容易被接下來看到的女生吸引,類似吊橋效應的原理,讓大腦誤判此刻的情感,將驚恐產生的生理反應扣連到帶來好感的情緒。

 

  行動影響想法並不止於情緒,還有行為。當我們想控制食慾,推開食物此一動作甚至避開充滿食物的地方,都能讓食慾減少,很適合瘦身的人去嘗試。此外如果今天有一份工作要專心完成,保持端正坐姿都神奇地讓專注力增加,令我想起咬緊牙關這一動作都有提升我們拼勁心的效果。

 

結語

  情緒是奇妙的心理反應,情緒變化看似難以控制,但我們能做出一些事控制變化,變相都反映情緒易被煽動,會否我們無意中跟隨別人做出的行為,令我們的情感被別人控制呢?而洞悉《正能量心理學》一書後,令人不敢輕視行為、姿勢的重要,因為積極或消極的行徑,都會影響情緒走向正或負面,反映擁有好行為習慣的道理所在。

 

文/永晝

 

❄️永晝Instagram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borist_daylight/

@borist_daylight

❄️永晝Facebook帳戶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oris.tang.560/

永動機火車頭Facebook page

瀏覽 晝暮如常創作屋Facebook專頁

(歡迎follow)

===========

延伸閱讀: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晝暮如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